心跳慢到底需不需要装起搏器?
专家介绍:詹中群,医学博士,主任医师,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中国科学院大学深圳医院心内科主任。
•学会任职: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循证医学分会委员,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青年委员会委员,广东省医师协会心血管内科医师分会委员,深圳市医学会心血管内科专业委员会常委,深圳市健康管理学会心血管健康管理分会副主任委员,深圳市医师协会第二届理事会理事,深圳市医师协会心血管内科医师分会第二届理事会理事,深圳市医师学会心力衰竭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深圳市医师学会心血管疾病预防与康复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深圳市中西医结合学会第一届心血管介入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湖北医药学院学报编委,中国循证心血管医学杂志编委,多个SCI杂志特约审稿人。
•熟练掌握冠心病的冠脉介入治疗、心律失常的射频消融术和起搏器植入术,对复杂冠脉病变的支架植入和复杂心律失常的射频消融治疗积累了较为丰富的经验,主要研究方向为心血管疾病的心脏电生理机制。发表论文100余篇,其中SCI收录31篇,多次应邀到国家级学会及国内知名医院参加学术交流,作为主要研究者主持GCP试验项目2项,器械临床试验项目1项。首次提出高危和低危肺栓塞的心电图预测指标,系统研究前壁和下壁ST段抬高心肌梗死心电图与冠脉解剖特点、临床表现和预后相关性,处国际领先水平,因在肺栓塞领域的突出成绩,心电图诊断心血管疾病及预后判断价值方面的研究受到国际同行的关注与认可,因在心电领域的突出成绩,受邀参加心电图判断肺栓塞预后价值的国际专家共识的撰写,参编Elsevier出版社出版的英文专著1部,主编中文专著《急性冠脉综合征:心电图与临床》。获十堰市政府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一项。
有些朋友心跳太慢,非常担心如果心脏哪天突然就停止跳动,想要安装永久性心脏起搏器,但又在听说安装永久性心脏起搏器后会出现并发症后,陷入了纠结中,不知该如何是好。
成人的正常心率通常为60~100次/分,但并不是只要心率低于这个标准就有问题。
比如,正常人睡眠时心率也会偏慢,甚至可低至30次/分;男性和经常运动的人,心率可低至47~48次/分;老年人的心率有时候可低至50次/分。这一些状况下的“心跳慢”大部分是生理性的,不需要干预。
如果是非可逆性的二度II型房室传导阻滞、III度房室传导阻滞,不论有无症状,不论年龄,均建议安装永久起搏器;
如果患者出现了头晕、乏力、嗜睡、胸闷、黑矇甚至晕厥,且证实是由心动过缓(如病态窦房结综合征、慢快综合征或快慢综合征等)引起的,就要安设永久起搏器。
如患者病情需要药物医治其他心律失常或其他疾病导致的心动过缓,推荐永久起搏器;部分少见病,如神经肌肉疾病所致的二三度房室传导阻滞等,不论有无症状,也推荐永久起搏器;其他特殊情况,医生认为要安设起搏器的。
永久性心脏起搏器是一种通过微创方法安装于体内的电子治疗仪器,可以通过脉冲发生器发放由电池提供能量的电脉冲,通过导线电极的传导,刺激电极所接触的心肌,使心脏激动和收缩。
如果患者出现病理性心动过缓,就需要及时到医院看病,积极治疗原发疾病。如果心动过缓很严重,且无法纠正,比如患有严重的病态窦房结综合征、房室传导阻滞等,就需要仔细考虑安装永久性心脏起搏器。
即囊袋感染,手术过程中有必要进行前胸壁切口,将起搏器安装患者皮下囊袋内。若患者早期发现手术切口出现红肿、渗液,可能属于切口感染。
医院术中、术后因有严格的无菌操作和预防性抗生素的使用,发生感染的可能性非常小。但患者大多出院后仍要换药,在家需密切关注注意切口,按时换药。若发生切口感染且累及到起搏器及导线,则后果很严重,大部分患者可能要将起搏器和导线取出。
患者进行心脏起搏器安装手术后,同侧肢体活动应注意幅度,避免进行较剧烈的活动,否则可能会影响导线位置,使导线脱落、移位,从而造成起搏器工作障碍。
若患者在起搏器安装后出现相应的位置改变,或起搏器随着使用时间的增加,有极大几率会出现功能异常。
因起搏器也是电器的一种,需定期程控(即检查起搏器功能是否良好),以防出现起搏器功能异常并导致严重后果。
患者需注意三尖瓣关闭情况,明确出没出现三尖瓣反流,在手术后需通过彩超进行评估。
最后需要提示警醒我们的是,大部分安装起搏器的患者是不能做磁共振的(极少数抗磁的起搏器除外),患者需要做大型检查时也应注意主动向医生告知。
安装永久性心脏起搏器已经是一项非常成熟的技术了。安装永久性心脏起搏器的患者,术后生活基本不可能会受到影响,只需要遵医嘱,注意避开剧烈活动即可。
现在的心脏起搏器抗干扰能力很强,患者安装后正常使用家电,包括微波炉,也没什么问题。
总而言之,在符合永久性心脏起搏器安装指征的患者中,若能够规范化治疗并规律随访,则对这些患者来说,安装起搏器的获益是远大于其弊端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