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游戏官网推荐:俺是代庄人_代玉建_村民_省城
爱游戏官网推荐:俺是代庄人_代玉建_村民_省城
来源:爱游戏官网推荐    发布时间:2025-09-11 16:18:40
产品详情:
爱游戏官网入口:

  代庄,中国版图上一个不起眼的小村庄,因一个人返乡创业,十年光景,他不仅让代庄成为中原大地上一颗耀眼明珠,其本人也被誉为时代楷模的领航人。

  2000年7月,代玉建从中原工学院毕业,这位从兰考县仪封乡代庄村走出来的大学生,虽家境贫寒,但脑瓜儿好使。上学期间,他开始倒腾小生意。星期天,他从旧货市场淘来同学们的日用品,然后再以微利卖给同学。一来二去,一个学期下来,不但没向父母要一分钱,而且还将挣到的钱补贴家用。毕业后,轻车熟路地在省城的一家旧货市场迈开他人生第一步。

  两年时间,摸清了做生意门道的代玉建东凑西借,在朋友的帮助下开了一家品牌金店,凭着“诚信赢天下,守信方得人心”这一经营理念,生意做得风生水起。很快又在省城的繁华地段开了第二家、第三家直至第七家连锁店。天时地利人和。他说,诚信善良赢天下。尔后他又以敏锐的眼光拿下两家大酒店。一时间,他成了新时代的弄潮儿。

  2014年春节,已拥有上千万资产的代玉建没有忘记乡邻,他置办一车的年货回到了阔别多年的故乡。

  代庄,一个坐落在盐碱地上种啥啥不长的穷村子,20世纪自然灾害严重的年代,逃荒出去要饭是最好的选择。后来改革开放,土地承包,村庄整体搬迁到土质稍微好点的黄河大堤附近,地里种上红薯,村民才开始吃上饱饭。

  代庄村头的那口老井还在;离家时那条破旧的泥路依然难行;三叔家那几间破旧房子仍没有翻修;儿时的发小除了娶妻生子,生活依然没有起色。几十年没有变化的村庄让代玉建的心隐隐作痛。本性善良的他二话没说,将年货挨家挨户送到村民的手中。那阵势,着实让老少爷们开了眼界。

  然而,回省城没几天,上了年纪的老支书带着村里几位有头有脸的班子成员敲开了他的家门。临走,老支书趁着酒劲儿撂下一句话:“回代庄,把咱这个穷‘家’撑起来。”

  是夜,代玉建的心里五味杂陈。一片与“焦裕禄精神”血脉相连的土地,一把玉米面把他养大的故乡,因为贫穷,出门在外都不敢说自己是代庄人,怕说出去丢脸。因为穷,他多年都不愿回到生他养他的那个“穷”家。如今,家乡父老字字句句皆情深。何去何从,他一时理不出头绪。

  2014年1月25日,中央提出“精准扶贫”战略,农村亟需具备市场思维和组织能力的带头人。代玉建作为在外经商成功的乡贤,恰逢其时。没多久,兰考县仪封镇党委书记带队再次来到省城请他“出山”。

  党组织的召唤,乡亲们的企盼,代玉建这条硬汉子再也坐不住了。思虑再三,终于向妻子摊牌。

  一辈子老实憨厚的老父亲一根接一根抽烟叹气,丝丝缕缕的烟雾升腾出更多的不理解。

  2014年5月的仲夏时节,代玉建带着员的使命、怀着报答家乡的一片热忱,回到了生他养他的那片黄土地。同年11月,在村“两委”换届选举中,他全票当选兰考县仪封镇代庄村党支部书记。

  村集体负债17万元;村室没有半片瓦,村班子涣散;村民出行难、吃水难。一句话,穷得叮当响。

  角色的转换,一时让他很难适应。尤其让他更糟心的是上任第一天,召开村里的党员、村“两委”班子会,通知的8点开始,因没有村室,临时找个地方,全村30多名党员到会的竟不到1/3。

  自此。接下来的半个多月,他一直在村里转悠,后又分门别类一家一户看看问问。一时间,村民心里打鼓,这个代玉建到底想干啥?

  村里通往外界的一条水泥小路不到3米宽,每逢下雨,路旁积水严重,给村民出行带来麻烦;村里时常缺水断电,村民浇地成了多年的顽疾;苏三的儿子因贫困上不起学,如今辍学在家;东院的二婶与后院的孬奶奶因出路问题已多年形同陌路;村民饮用水,因井浅水质差,有时还发黄发臭,村民曾经过……

  这家的宅基地、那家的婆媳关系,琐事、烦心事一件接一件。尽管这些都是小事,但在村民眼里都是大事。

  聚心铸魂,代玉建深谙此理。从小事做起,从村民关心的事做起,群众冷暖事就是要解决的事。胆大心细、敢干的代玉建,揣着焦裕禄书记生前常说的那句话,开启了他人生的第二步。

  接下来,他从省城找来土木专家,与村委一班人规划设计盖党群服务中心。蓝图规划好了,但钱是硬通货。于是,在没有与家人商量的前提下,便自作主张直接从银行卡里取出90多万元。紧锣密鼓,夜以继日,短短一个多月,盖起了一座500多平方米的二层办公楼,并配备了办公家具、电脑等设备,一次性解决了村“两委”多年没地方办公以及办公难的问题。

  随后,代玉建又利用国家政策及个人人脉资源,托关系,找门路,去县电力及有关部门协商协调,架变压器、铺设线万元资金,解决了村民出行难、吃水难、用电难的三大问题。

  扩路,意味着需要把村道旁56户村民的房屋或者围墙拆掉。拆屋扒墙在村民眼里那是大事,矛盾和问题若解决不好,下一步的工作更不好开展。

  迎难而上是代玉建的秉性,他使出浑身解数,顶着各方面的压力,与村民拉家常,促膝长谈。经过半年的努力,村里56户群众的房屋、围墙全部拆除完毕,10米宽的大路终于与外界接通了。

  俗话说,千年置业,万年搁邻。谁都知道,邻里摩擦看着事小,其实最棘手,犹如跷跷板,偏向哪一边都会失衡。由此,代玉建带领村“两委”干部,创新设置“一拖四”工作模式,让党员、群众代表和几名入党积极分子分包各自家周围的4户邻居,让代庄村实现了党建与民生工作的同频共振。

  几个月下来,瘦了一圈的代玉建终于能在宽敞明亮的村室坐下来舒心地喘口气。

  然而,一次群众路线教育实践专题组织生活会上,极个别的班子成员指着代玉建的鼻子说他是小“飞鸽”。意思说他隔三岔五回省城,飞来跑去,心都不在代庄。

  面对村民的不理解,他一万个想不通,为改变这个“穷”家他掏钱出力、抛家舍子,丢下城里的生意图的啥?再说逢星期天回去看看妻儿、照顾爹娘错了吗?他不想辩解,也不愿解释,二话不说,直接开车回了省城。

  可是,家能回吗?母亲为他回村的事,铁了心与他断了联系;因私自从家中取出巨款为村里垫付资金,妻子已与他冷战多天。这样一个时间段回去,不是自打脸吗?兜兜转转,一个人大半夜在一家酒吧喝得酩酊大醉。

  能征服人心的,永远是行动和坚持。当年焦裕禄顶着风沙,忍着肝癌的剧痛,带着兰考人民封沙、治水、改碱地,为兰考老百姓拼出一条路,他图的啥?酒醒,他躺在床上,扪心自问。与前辈比,这是赌得哪门子气啊?想到此,他猛朝自己的脸上狠狠地抽了一耳光。

  那天的风很大,满地的落叶随风打着旋儿,不知飘向何方。中午12点,待他开车走到村口时,只见十几位村民齐刷刷地站在寒风里等他归来。此情此景,这个不轻易落泪的七尺男儿,再也绷不住了,当着村民的面泪如雨下。

  专家说,代庄的土质适合种植大蒜、培育苗圃。他二话不说,便和村“两委”班子成员商量如何种植。尔后,又拿出5万多元购买优质蒜种、树苗,免费提供给社员,并和村民约定:“赚钱了,给本钱;亏了,算我的。”一席话,打开了村民的心结。

  6月,时任省委书记郭庚茂到代庄视察农村党建工作,对这位返乡创业的年轻后生寄予厚望。

  传统的种植模式只能让村民有饭吃而没钱花。针对土地碎片化问题,代玉建打破传统种植模式,破解“土地流转+规模经营”,引入“土地入股”模式,通过“保底收益+二次分红”率先落实土地流转、合理调整村里的种植结构,将村民承包地折价入股合作社,确保村民权益,实现土地集约化经营。

  2016年1月17日,代玉建领着他的10多个合作社社员,带着自家的农产品、土特产,通过包装、设计走出代庄,走向省会郑州。

  之后,他又自掏腰包,组织部分村民去外地学淡水养殖,学苗圃种植,到中牟学大棚草莓种植。同时帮助贫困户申请贷款数万元,自己无偿帮扶资金6万元,确保贫困户由贫困到小康的转变。

  为提高农民收入,通过“支部+合作社+农户”模式,带动180户群众土地入股,整合1200亩土地发展大棚蔬菜、绿化苗圃、果园、冰菊、鱼藕混养、肉鸡养殖等。

  方向对头,路子找准,头脑精明的代玉建终于找到代庄村发家致富的密码——不但给村民“输血”,而且激活村民的“造血”能力。

  尝到甜头的村民慢慢地意识到村书记的用心良苦,唯有发展特色农业、高效农业才是奔小康的唯一出路。于是,在代玉建的带领下,立足代庄村的真实的情况,积极探索适合村庄发展的产业模式,流转2000亩高标准农田,配备了先进的物联网控制管理系统、智能灌溉设备和农业气象站等,并与“兰考蜜瓜”“红薯小镇”等品牌合作,注册“代庄怡心”商标,通过电子商务平台形成“种植、加工、销售”三产融合全链条,将红薯、花生等土特产销往全国,2023年仅线万元。

  春暖乍寒。三月的风刮到脸上虽不疼,但还是有点凉。村东南头200多亩连片的鱼塘边的垂柳已窜出嫩芽。鱼塘的承包者马见芳正在给鱼塘清淤消毒。见有人过来,便忙打着招呼。从聊天中得知,以前他在黄河滩搞养殖,几年下来不但购置了房产,而且还娶妻生子。后因三年的疫情,让他的养殖一度失衡。前几年,村里为吸引更加多的年轻人回乡创业,他没多想,便将手下的几百亩鱼塘转让他人,回村创业。几年下来,从开初的几十亩,到现在的200多亩,合同一签就是10年。他说家乡变好了,在家门口也能致富奔小康。

  踏入代磊的养鸡场,你会被两旁整齐的自动化养鸡场所吸引。自动化送料、自动化粉碎、自动化输送,一个人便能轻松应对。数字化养鸡场将科学技术创新与环境保护有机结合,成为绿色、高效的现代养殖方式。

  过去,这样的鸡舍仅能容纳5000只鸡,然而新设备的引进使得养殖容量翻倍,达4万只左右。一年下来,经济效益也是相当可观。经过产业改造后,这一切都变得智能且高效。

  引来一个,带动一批;辐射一片,支撑一方。一个个项目的落地生根,孕育着一个个新的增长点;一批批项目的开花结果,皆是代庄经济发展的新动能。

  从500亩阳光葡萄基地,到与养牛专业户代红的交流,可以感觉到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的提升,智慧农业正慢慢的变成为推动农村经济发展的新引擎。在这一浪潮中,代庄已吸引60余名在外能人回乡创业。他们以独特的视角和创新思维,在这片充满希望的田野上,书写着乡村振兴的新篇章。

  千帆一道带风轻,奋楫逐浪天地宽。走出去,创新路;引进来,共发展。10年,代庄村的这棵梧桐经风沐雪,终已长成参天大树。日前,中外合资企业瑞野灯饰有限公司已落户代庄并投入运营;世界500强正大集团300万只蛋鸡养殖项目即将开建,同时他们还建了一个农事装备产业园,盘活了4家“僵尸企业”,建成了1.5万平方米的标准化厂房,正常运营后能解决400—500人就业。村集体年收入也从2014年的负增长,跃升至2024年可支配资金320万元。

  金秋时节,稻谷飘香。2024年9月22日,对于代庄村来说,这一年,是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年。以“学用‘千万工程’礼赞丰收中国”为主题的2024年中国农民丰收节全国主场活动在兰考县仪封镇代庄村举行。丰收节开在了他们的家门口,这一殊荣既是对代庄10年发展成果的肯定,也是对代玉建10年坚守的最好回报。通过这次活动,不但为代庄村的产业高质量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而且代庄村的知名度与影响力也得到了极大提升,更为代庄村的持续发展注入了强大动力。

  “代庄的饺子宴开始喽!”随着一位村民的吆喝,一碗碗热腾腾的饺子出锅了。走进代庄“爱心餐厅”,正逢代庄村举办“幸福饺子宴”,一位村民拿着手机在一旁搞起了现场直播。

  离家不离村,离亲不离情,养老在乡村,享乐家门口。在代庄,村委一班人以留守老人的冷暖为切入点,搭建党群“连心桥”,全方位满足老年人多样化需求,为老人提供高品质的养老服务。在此基础上,他们还为60岁以上的老人免费提供午餐,建标准化卫生室,为村民提供免费健康体检和上门诊疗,让生活在代庄村的村民真正的完成老有所养、老有所乐,用实际行动托起幸福“夕阳红”。

  重建村史馆,挖掘“孝贤文化”;组建秧歌队、盘鼓队,定期举办“好媳妇”“好乡贤”评选等活动。说起村里的乡风文明,代玉建一边指着一户户的红瓦灰墙,一边兴奋地表达着这红灰色的含义。红色,代表的是焦裕禄精神发源地的拼搏红。灰呢,就是我们兰考的一个基本色调,叫朴素灰。以前垃圾堆满院,如今“一宅变四园”,往左拐一个弯就是俺家,推窗可见绿,抬脚可进园。你说这日子幸福不幸福?

  从商人到村官,代玉建的这人生十年,让他对乡土社会有了更多的理解。他像一位“村庄CEO”,用市场化手段破解乡村难题,又以乡风文明凝聚人心。

  代庄变了。从82岁的老党员代明礼主动请缨担任村史讲解员,到外出务工党员组建“云端党小组”参与家乡议事,这个曾被认定为“软弱涣散”的党组织焕发出惊人活力。2023年防汛救灾中,党员突击队72小时坚守河堤的事迹,让群众真切感受到“党支部就是冲不垮的堤坝”。

  在代庄,用心听,能听到村“两委”班子及党员干部为民服务的真情实感;用眼看,代庄村大妈舞龙队、老年艺术团,都在努力发挥着余热。

  十年付出,十年收获。十年来,村党支部书记代玉建先后获得4项国家级荣誉,5项省级集体等荣誉称号。

  火红的夕阳将代庄染成一片金黄。回头再望一眼“大美代庄”,“俺是代庄人”果然名不虚传。